他戒酒、她發願  夫婦共行慈濟路

2021-01-04   | 莊碧霞
陳本屾與沈逢春夫妻攜手同行慈濟菩薩道。(攝影者:葉晉宏,地點:慈濟基隆聯絡處,日期:2020/12/05)
「沒慈濟,我可能無法活到現在」陳本屾這麼說,因為加入慈濟而捨離他最愛的杯中物,從此生活大不同。
 
「疼疼做,等好在做,來不及了!」胸腔和左右雙膝動過刀的沈逢春,遇到志工向她問候,總是笑著回答。
 
陳本屾、沈逢春這對夫妻,儘管有些年紀了,但在志工服務當中卻是盡心盡力、不落人後,夫婦共同打拼的樣子更是讓人欣羨,談起這對神仙美眷的故事,可要從半個世紀前開始說起。
 
巧妙應對  摩擦不起
 
1945年出生於新營農家的沈逢春,有兩個哥哥、四個妹妹。生活在大家庭裡,幫忙農事,帶妹妹是免不了的工作,小學時候除了上課時間,一下課就是要下田,提筆寫作業可就得要等到晚上了,常在微微的燭光下,一面打瞌睡一面寫,也就是這樣成長歷程,讓沈逢春從小就懂事早熟。
 
十五、六歲時,沈逢春在友人介紹下認識了陳本屾。陳本屾是麻豆人、家中的長子,脾氣不大好,性格有些大男人的他,決定的事不容置喙,只要多說幾句,便會暴怒大聲說話,家裡的弟妹都怕他;雖然脾氣大,但是他擁有一個柔軟和善良的特質,也因為這樣,經過了六年交往之後,兩人便攜手步上紅毯,開啟了新生活。
 
甜蜜的新婚生活後,就是磨合考驗的開始,但沈逢春也總能妥善的化解陳本屾的脾氣,每當陳本屾發怒大吼時,她的應對就是冷處理——不理他。俗語說的好:「杯子沒有兩個敲不響」,一會兒過後,聲音沒了,氣也就慢慢消了;夫妻倆在生活上愈來愈契合,先生大聲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。
 
隨著工作經驗的豐富及態度的認真,陳本屾不斷晉升,也因為這樣應酬的機率大增,喝酒、上酒家成了常常的事。一次,陳本屾喝醉了,鑰匙插在大門口就躺在地上呼呼大睡,不只嚇壞了鄰人,還驚動了警察。警察找到他身上的證件後,知道是四樓住戶後,才通知沈逢春,她急忙下樓但卻搬不動先生,索性上樓拿枕頭、被子,讓先生安穩的睡。每回只要陳本屾喝醉回家,沈逢春總是會把一切替他準備好,言語柔和、態度柔軟,從不因為先生上酒家引發家庭戰爭。
 
也因為這樣,讓陳本屾訝異沈逢春的胸襟,為了試探她,一次還帶她去應酬,刻意在她面前向小姐示好,沒想到沈逢春不為所動、不生閒氣,只是交代他別因此染病回家,苦了自己也害了她。這幾個字重重的烙在先生的心裡,陳本屾更加保護妻子,再不逾越本分,
 
沈逢春於中正紀念堂參與浴佛典禮彩排。(攝影者:鄭碧玲,地點:台北市中正紀念堂,日期:2019/05/06)

 
因緣不同  殊途同歸
 
兩人的矛盾,在沈逢春的包容和陳本屾本身的改變下逐漸化解,家庭也越來越和樂。一日,陳本屾走進辦公室,聚在一起的同事見到他,一哄而散,把手裡的錢往口袋塞,他好奇走向同事問:「你們在做甚麼?在賭博嗎?」一雙眼瞪得同事楊德慶顫抖地說:「沒有!沒有!我在收慈濟功德款。」「功德款?甚麼功德款?」在他的追問之下,同事把慈濟介紹給陳本屾,他也在當下就決定加入會員。
 
此後楊德慶常造訪陳本屾家介紹慈濟,邀請陳、沈夫妻一起加入,但沈逢春把楊德慶當成先生的酒友,質疑他說的一切,不做反應,倒是陳本屾在同事的牽引下走進中港寶山環保站,開始投入志工服務。做環保、到醫院做志工這些任務讓陳本屾做得很歡喜,在醫院當志工見到的患者數不清,讓他知道身體健康的重要,在醫院看到太多死別的畫面,讓他明白把握當下的必要,從此精進加入慈濟大家庭,2000年受證為慈誠、2003年受證為委員。
 
每每陳本屾從環保站回來,邀約沈逢春一起去做環保,她的大腦裡便浮現和先生一起去酒家的鏡頭,不好的經驗,讓她斬釘截鐵的告訴他:「不要,你帶我去的,都不是好地方。」但因緣巧合,婆婆因為中風的關係到她家小住,為了紓解婆婆行動不便關在四樓的無聊,她開始試著用輪椅推著婆婆到中港寶山環保站做環保,也開始用自己的雙眼認識慈濟。
 
帶著中風的婆婆上下四樓並不容易,沈逢春必須先把輪椅搬到樓下後,然後一手反抓著婆婆的褲頭,一手握著扶手;讓婆婆一手拄在扶手上,一手抓著她的肩,一階一階下樓,再從家裡,向路程二十分鐘的環保站出發。途中遇到上坡處,便加快腳步,跑了起來,使勁一口氣往前推,才能把婆婆送到目的地──寶山環保站。
 
「老菩薩你來了!」在那兒的志工,一見到她們就熱情的招呼,安排著撕紙的工作讓婆婆做,沈逢春就跟著做環保、分類,踩寶特瓶……直到下午四點才回程。返家上樓更考驗著她的臂力,婆婆抓緊扶手,舉步維艱,她雙手推著婆婆的屁股,一步一步往上,但這種種的不便並沒有讓沈逢春退卻,反而是把她推向慈濟的一大步。
 
沈逢春由環保志工開始接觸慈濟。(攝影者:鄭碧玲,地點:慈濟基隆聯絡處,日期:2020/12/25)
 
樂於服務  從不推拖
 
沒讀過太多書的沈逢春,在環保站明白了地球面臨的危機,知道清淨在源頭,清楚自己所做的事是多麼重要,也讓他心裡喜悅油然而生,把人家不要的東西,化為有用的資源,為大地盡了一分力,也保護了下一代,想到這兒,她心裡就好不得意,手的動作更加敏捷了,想到一開始拒絕了陳本屾的邀約好生後悔,心裡暗暗的發願:「我要做環保,不但要做,要做得更深入。」
 
相繼離開職場後,陳本屾和沈逢春在環保站的時間,比起往常上班時間更長,八點出門,晚上時鐘短針指到八才能見到人,反而在環保站相遇的機會多了。陳本屾總是汗珠爬滿臉頰,衣服又濕又髒的,載著滿車的回收物進來,不一會兒又載著整理好堆得像山的回收物離開,就連數十年來喝酒的習慣也不知不覺就改掉了;先生的改變,沈逢春看在眼裡,更是佩服他投入的認真。
 
在環保站裡,人人都賣力地做,一起分工,雙手動作不停,一邊還能閒話家常,就像一家人一般,這樣的氛圍,讓沈逢春做環保不間斷,直到膝蓋出現問題,走路吃力了,在女兒的建議下搬離新莊,落腳在基隆有電梯的大樓。來到基隆後,沈逢春更積極的投入慈濟工作,2011年受證為委員。從此生活更加精采,只要有勤務他都接,諮詢、福田、生活、醫院志工……從不把機會往外推,即使不是組內勤務,汐止、新莊欠缺醫院志工,她都樂於前往服務。
 
隨著年紀漸大,沈逢春的身體陸續有了大小狀況,肺積水的問題演變到化膿不得不開刀,膝蓋的老毛病也需要動手術;即使身體有病痛,沈逢春還是把握時間投入志工服務,每每在身體剛剛痊癒就回到志工行列,深怕同伴擔心的她,不敢拄枴杖走路,用雨傘代替,站久了,會找個地方坐下;坐久了,會把腳伸直,舒緩疼痛。
 
一次出勤務,得把回收的書本、紙類從高處往下搬,志工們抱著一袋一袋的回收物下樓,她也提一袋下樓來,背對著樓梯,抓著扶手,一階一階往後退,大家見到她向前問候,提醒他多注意多休息,她總是笑著說:「疼疼做,等好在做,來不及了!」
 
陳本屾與沈逢春於基隆聯絡處參與福田志工,一同擦拭大愛廳窗戶。(攝影者:陳嘉和,地點:慈濟基隆聯絡處,日期:2020/04/14)
 
善用生命  精彩人生
 
腳的疼痛考驗著沈逢春的耐力、毅力,七十六歲的她很少待在家裡,最多的時間在做志工,生活可忙碌呢!寧可「做起來囤,也不做來抵」,這是她奉行的信念。每當關心她的身體狀況,沈逢春總說:「做就對了,做、做、做,不多想,當下疼痛就不見了!」
 
陳本屾的忙碌程度也不亞於沈逢春,即使年屆八十了,他仍然持續在醫院當志工享受為別人服務的快樂,只要有勤務,他總是二話不說就馬上出門,遠離酒精的他,整個人更是充滿活力。
 
夫妻倆把握時間,付出己能,讓生命發揮更大的價值;有事找他們,往慈濟的活動中去看看,就能發現他們辛勤的身影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
 
(文:莊碧霞 基隆報導 2021/01/04)
Copyright © 2024 Open Source Matters. 版權所有.